1、孔子
古代春秋末期最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。在中国教育史上,孔子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。由他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而成的《论语》,记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观点。
(1)孔子认为 “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” ,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,主张“有教无类”。
(2)孔子认为国家发展必须具备“庶、富、教”三个条件,“庶”与“富”是“教”的先决条件;
(3)孔子的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;
(4)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,要求学以致用。
(5)倡导“因材施教”。
2、孟子 —— 我国最早把“教”和“育”联系在一起的人
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“性善”论。著有《孟子》一书。
3、荀子
荀子,名况,字卿。著有《荀子》一书,提倡“性恶论”。
4、墨子
墨子,名翟,创立墨家学说,并著《墨子》一书。他提出了“兼爱”、“非攻”等观点。墨子的自然科学教育有很高造诣,墨子和他的学生,做了世界上第一个“小孔成像”的实验。
(2)提出“量力所能至”的自然原则。可以说,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。
(3)他提出著名的“素丝说”,认为人性如素丝,“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”。
5、教育著作——《学记》(作者:乐正克,孟子学生,儒家思蒙学派)
(1)《学记》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、教学问题的论著。
(2)《学记》提出了“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”,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;提出了“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”,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。
(3) 教学原则的总结最为突出。如:
“教学相长,及时而教” ;
“不陵节而施” ;
“长善救失” ;
“道而弗牵,强而弗抑,开而弗达” “藏息相辅”等等。
6、董仲舒
董仲舒,西汉时期著名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 《春秋》公羊学派大师,有“汉代孔子”之称。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,他不但首倡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。
7、王充
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,著《论衡》。在教育思想方面,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。例如:
(1)“譬犹练丝,染之蓝则青,染之丹则赤”
(2)“篷生麻间,不扶自直,白纱入缁,不练自黑”
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,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。“在化不在性”,重要的是教育。例如:
“人之善性,可变为恶,恶可变为善,由此类也”。